無人值守變電站大多位置偏遠,若站內出現事故,值班員無法及時了解事故變電站的設備情況。其次,在有人值守變電站,巡視人員巡視時需要站得離設備較近,尤其是異常現象查看、惡劣天氣特巡對巡視人員的人身安全存在一定威脅。基于以上原因,變電站投入智能巡檢系統是智能電網發展的必然趨勢。
變電巡檢發生新變化
11月15日,泉城濟南氣溫驟降,寒意襲人。8時,泉城1000千伏特高壓變電站內靠近500千伏設備區的“微型別墅”房門準時打開,一個憨態可掬的“大眼萌”機器人緩緩走出來,開始讀取設備上的表計。“這個機器人可以說是幫了我們大忙了!如果人工巡視,整個特高壓站的讀表、測溫至少需要3個小時,還需要再人工錄入數據。現在,我們不需要頂風冒雪地去巡視,坐在主控室里就能看到所有設備最準確、最全面、最及時的運行數據。”在站長王宏偉看來,這個機器人絕對是泉城站的“模范員工”。
山東電力檢修公司運檢部主任呂守國介紹:“經過這幾年的改造,我們已經率先實現了機器人讀表、測溫‘兩個100%’。這不僅提升了常規工作的準確率、及時率,更重要的是,將值班員從簡單、瑣碎的巡視工作中解放出來從事檢修工作,為‘運檢一體化’提供了堅強的技術支撐。”
目前,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已經實現從110千伏到1000千伏全部電壓等級變電站的智能巡檢機器人全覆蓋。通過配置電力智能化巡檢機器人,實現了“全自主、高效率、全天候”巡檢,累計發現設備缺陷隱患2000余處。
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基于自主導航、精確定位、自動充電的室外全天候移動平臺,集成可見光、紅外、聲音等傳感器;基于激光輪廓導航技術,實現機器人的最優路徑規劃和雙向行走,將被檢測設備的視頻、聲音和紅外測溫數據通過無線網絡傳輸到監控室;巡檢后臺系統通過設備圖像處理和模式識別等技術,結合設備圖像紅外專家庫,實現對設備熱缺陷、分合狀態、外觀異常的判別,以及儀表讀數、油位計位置的識別。